第五十九章 理想者的结局 中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笔趣阁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五十九章 理想者的结局 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九章 理想者的结局 中

  “还有其他可以指教的么?”大公主犹豫了下:“母亲让你来教导我……”

  “不用这么认真,我也不是来当教书先生的。”钱程笑道:“陛下最多就是让我帮你开眼界,补充下冷门知识的。”

  “说实在话。”他语气轻松起来:“你要是真信了我这些,她反而得赶紧把我轰走,免得我误人子弟。”

  “你说的这些也不是歪理邪说啊。”大公主本能地追问道:“我见到的百家之人,都是抬高自家学问,唯恐不得重用。为什么你会这么想?”

  “因为我们这套,真不适合乱世。”钱程说。

  “现在也不是乱世啊。”大公主指出。

  “我说的乱世,不是战火连绵那种乱世。”钱程解释道:“公羊学有三世之说,认为各个时代,可以划分成三类,就是乱世、升平世、太平世。社会从乱到治发展,大体就是这三步的过程。”

  “详细的区分和定义,看《礼记》就行了。礼记说的小康,就是升平世;大同,就是太平世。”他说完,反问道:“读过五经的话,对这些说法,多少都该有印象。我们实话实说——你觉得,现在天下这个样子,真称得上‘小康’么?”

  大公主想了想,也无从反驳。

  “只是这名字太不好听了。”她嘀咕道。

  “只是名字而已。”钱程倒觉得无所谓:“每一世,就不知道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,事情都是慢慢来的。现实情况如此,没必要讳疾忌医,也不用太耿耿于怀。”

  “不过我这么说,你应该能明白我为什么说,我们这套不适合现在了吧。”他继续道。

  大公主沉默下来。

  “我们被陛下选中,拿来当招牌,看起来名声大了不少,其实不见得是好事。”钱程自顾自地发起牢骚:“不过黄老之学被朝廷放弃,法家那套因为秦朝的缘故,又不好直接用,结果,稀里糊涂就选中我们了。”

  “现在天下儒生众多,真有心想要实现理想的,也有不少。可惜公羊学太过刚硬了。”他摇摇头:“道家的说法,是至刚者易折,我觉得颇有道理。这样下去,不知道会不会招来祸患。”

  “我听说你当初,也是在太学跟董先生进学的。你自己也是公羊学者吧。”大公主想了想,问道。

  “不全是。”钱程回答。

  “哦?”对方有些好奇。

  “我的启蒙导师是孟子一系的。”他说。

  “当今经师,主要都是荀子后学吧。”大公主沉吟道。

  “是啊。”钱程点点头:“秦朝的大难之后,传授经典的学者们,已经不像以往那样认真区分了。放在战国时,这两派还是大敌来着。”

  “能详细说说么?”大公主很好奇。

  “你听说过孔子诛少正卯么?就是荀子提的那个故事。”钱程问。

  “不是假的么?先生说那是荀子编的寓言。”大公主说:“少正氏是郑国的亚卿。孔子再有声望,鲁国的大夫也没法诛杀郑国的世卿吧。”

  “是这样的。”钱程点点头:“但荀子也不会无缘无故编故事玩。他说这些,是意有所指的。”

  “荀子是第一个在著作里专门区分出一部分儒生,严厉抨击的。”钱程说:“‘陋儒’、‘腐儒’、‘贱儒’这些词,如今其他人都在用,但它们其实都是荀子创造出来,形容那些儒生的。”

  “荀子写了《非十二子》,批评其他学派。”钱程列举起来:“它嚣、魏牟、陈仲、史䲡,这几位是偏向于杨朱学说的;墨翟、宋钘,是墨家一系的;慎到、田骈,是道家中偏向法制的;惠施、邓析,是名家的学者;最后的,就是子思、孟子。荀子对思孟一派什么态度,就很明显了。”“儒生们都不怎么说这些。”大公主摇摇头:“能给我解释一下,荀子为何这么想么?”

  “这两派差距其实不小。”钱程说:“孟子重仁义,荀子重礼乐;孟子坚持性善论,荀子坚持性恶论;孟子法先王,荀子法后王……这种差别,还有很多。”

  “他认为,孟子一派的儒生才华和志向宏大,见识繁杂广博,但只大致了解古代圣王,而不得要领。喜欢借着古代的名义创造新观点,行为乖僻背理不合礼法,幽深隐微而难以讲明,晦涩缠结而无法解释,却粉饰自己的言论,说是古代君子的观点。荀子认为这是严重的错误。”钱程回答。

  大公主闻言,认真看了看钱程。

  “确实很形象。”她说:“你之前说的那些,感觉就很晦涩,我也没太听懂……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那这些和寓言有什么关系?”她催促道。

  “寓言里,孔子说少正卯有五种罪名:一是心思精明而用心险恶,二是行为乖僻而又顽固,三是说话虚伪却能言善辩,四是记述丑恶的东西而十分广博,五是顺从错误而又加以润色。”钱程说完,看向对方:“把这些和刚才说的,他抨击子思、孟子的话对照,就很容易理解。”

  “我们就是‘少正卯’。”他指了指自己,总结道。

  “所以荀子的意思其实是,应该用孔子对付少正卯的办法对付你们?”大公主似乎很意外:“为什么这么恨其他同门啊……”

  “他的观点就这样。诸子百家里,专门抽出精力和篇幅,去批评自己一个学派、而观念不同的人,也只有他了。”钱程回答:“荀子对他认为的腐儒、贱儒,不是一般的厌恶,才会提出这种说法吧——之前之后,都少有这样的学者了。”

  “不过我之前还真不太了解这些。”她说:“那为什么之后没人说这些了?大家提起的时候,也只是争论孔子有没有杀人,没人再讨论这些更深入的问题了。”

  “秦人焚书,各派都受到严重打击。能勠力同心把坟典经传保存下来,就算不错了,哪还有精力,继续自相争斗啊。”钱程说。

  这两章注释:

 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然而犹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案往旧造说,谓之“五行”,甚僻违而无类,幽隐而无说,闭约而无解,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,“此真先君子之言也。”子思唱之,孟轲和之,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,遂受而传之,以为仲尼、子游为兹厚于后世。是则子思、孟轲之罪也。

  ——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
  孔子曰:居,吾语女其故。人有恶者五,而盗窃不与焉:一曰心达而险,二曰行辟而坚,三曰言伪而辩,四曰记丑而博,五曰顺非而泽。此五者有一于人,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,而少正卯兼有之。

  ——《荀子·宥坐》

  (对一下就知道荀子想砍谁了。。)

  “五行”是孟子一派提出的仁义礼智圣。这个说法汉代之后失传了,是现代人又挖出来的。

  他们之间的矛盾能写本书了,这边就不细说了。。不过荀子提出的那些问题的确是存在的。思、孟一系的理论确实很晦涩,可能是他们更重视向内探讨本心的结果。(荀子对这点非常不爽……)

  PS2:西汉人还不算很重视家学的界限问题,这个到东汉时期学术世家化,才明显起来。之前学生跳槽换老师挺常见的……

  另外东汉的学术世家也不止是儒学。按现代人的核算,东汉末的世家里,儒学世家也没过一半。像钟繇钟会,他们家其实是学黄老的;诸葛亮是学申韩的。这种人很多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l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l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