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章的背景原型相关介绍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笔趣阁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这几章的背景原型相关介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这几章的背景原型相关介绍

  五、个头

  根据墓葬遗骨推测,秦汉时期男子平均身高大概在168~170cm左右。

  按时人记述,七尺到八尺都算正常身高。就是161.7~184.8cm。

  选拔骑士、材官时,要求达到七尺五,就是173cm。另外出土汉简里大部分戍吏的身高也是这个标准。

  不过那时候当官、升职,仪容是一个考核标准。个子矮的人就很吃亏。

  曹操七尺的身高其实也在正常范围内,但一直被认为太矮,他自己都没信心。因为能当官的基本都是一堆大个子,这就很郁闷……

  欧洲人的身高差别很大而且一直在变。

  按照对北欧、丹麦、英国和冰岛的研究,12世纪时他们的平均身高达到最高,有173.4cm,17、18世纪只剩下167cm了。

  其中英格兰属于拖后腿的。平均身高只有168~170。

  (当然,个例总是存在的。“长腿”爱德华有一米九,他的死对头苏格兰的华莱士,也是这个块头。比其他西方骑士不知高到哪里去了。)

  法国人稍矮一点。他们最矮的时候已经只有161了。到拿破仑时代恢复到168左右,拿破仑自己就是这个平均身高上的。

  意大利人更惨,按照对北意大利保存下来的铠甲的研究,那些人身高基本都在160~170。这已经是贵族武士的个子了。

  总之中原人的个头已经是比较高的了。

  至于维京蛮子那种就算了,真没法比……

  六、土地与人口

  欧洲其实很大。

  比如现代德国的面积等于江浙沪皖之和,法国的面积更大,相当于河南+河北+山东。

  而当年神罗的面积已经超过整个中原了。(法国倒是比现在小一圈)

  人口的问题是笔糊涂账。不过可以确定的是,人最多的就是法国。

  中世纪法国的人口顶峰在百年战争前那一段,各种估计从800万到1700万不等。

  不过人口和能出动的兵力是两回事。比如一个有百多名骑士的伯爵级大领主,公爵招兵的时候,他按规定只出20个。国王招兵的话只要10个就行了。

  法国国王能召集的兵力也是最多的,可以拉出6万人。

  黎塞留时代,中央集权强化后,这个数字就迅速上升了。路易十四能召集40万人的军队。

  (同期清朝也就是40~60万人的水平。这里头还有不少只吃不干活的……)

  (题外话:

  清朝的动员和集结能力相当之丢人。作为主要部分的绿营,基本理念就是分散驻扎、严格管制。一支部队大多只有数百上千人,平时任务就是对付下土匪流寇,也没有相互间协同作战的训练和能力。

  从这种设计看,清政府更关心的是他们造反而不是外敌。

  结果,等到真正需要大军对付的敌人出现,立马完蛋……

  所以拿他们去类比其他时代恐怕没什么意义。有些东西真不是后面就一定比前面强的。

  毕竟,说句难听话,清军的组织连印度土邦和非酋大联盟都不如……)

  七、军事相关

  (尽量简洁点)

  古典时代战争的指挥有三套系统。

  首先是金鼓。不同层级的指挥官各自有不同的道具,通过音色、敲击频率、敲击次序来传达信息。

  然后是旗帜。旗号的含义也很复杂,用来分别控制不同部队的行动。

  最后是徽识。士兵会在身上佩戴标志,区分不同部队,也方便指令传达。另外徽章上也会写上名字,如果有人战死,就用它来帮助辨认身份。

  实战中这三套会综合使用,可以很复杂。敲某种鼓之后摇某种旗,击打某种乐器之后按某种节奏敲鼓……组合起来能传递很多信息。

  将领也会临时变通。调换金鼓代表的命令,故意混乱自己的徽章迷惑敌人……都是实战中出现过的情况。

  当然,代价就是对训练的要求很高。

  那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训练,从孔子的言论到秦汉时的规定,都在反复强调训练的重要性。毕竟和这种军队比起来,临时拉壮丁凑起的乌合之众,基本就是送军功的。

  关于汉代戍卒(依据居延汉简记录):

  戍卒的收入分为三类,口粮、工资和买副食的钱。

  成年男子的口粮换算过来,一天等于现在的2.34斤。此外随军家眷也有粮食供给。按学者推算,粮食的供应是比较充足的。

  (随手搜了下,抗战时期国军每人每天给9两。这个貌似还是理想情况……)

  燧长(看守烽火台的,手下三四个人)的工资每月600文。作为对比的话,上一章贴的一把五十炼的钢剑,铭文标示的价格是1500文。

  此外还会给戍卒发肉吃或者发钱让他们自己买。发的钱大概是三天够吃一只鸡的水平。

  另外从简牍看,饭食和肉类还好,缺的东西主要是蔬菜和水果。

  作为应对,戍卒一方面会去购买,另一方面自己也种菜。非屯田的士卒也经常自己种菜吃。

  国家会发放衣物、装备和铠甲。衣服分为军服和常服。

  (严格说来那个铁甲应该叫钢甲。)

  戍卒会学习识字、写字,当地出土了很多他们练字的简牍。为了考核与提升,他们需要写字、背法令、学算术……总之得努力学习。

  秦代的识字课本还在沿用。(《仓颉篇》有三篇,有一篇是李斯写的,还有一篇是赵高写的。)

  (左右都分不清的农民拉去充军,也是后来出现的“特色”了……)

  另外烽燧里备有医药。上级会定期检查药物的储备情况,作为燧长的考核标准。

  上级也会安排医生。医生除了在专门的地方接诊,也会在各处巡行看病。他们也要编制档案,记录病人的单位、名字、时间、治疗效果等。这种档案要定期上报。

  戍卒可以请病假。重病的人也要专门上报。

  这些记录多有出土,现代的学者可以据此研究上面记录的疾病。有人认为其中一些可能是鼠疫,很吓人。不过应对比较得力,并没有传播开。

  戍卒处于军队最基层,生活还是很清苦的。因此他们也参与商业活动。

  但政府很重视,对经商的情况多有管理和记录。有些时间段甚至完全禁止经商,原因暂时不太清楚。选拔出来的精锐骑兵叫“骑士”。这些人一般更富裕,地位和待遇也更高。有人能带着自己的马从军,有人甚至有扈从跟着。

  装备也更多样,包括一些保护脸部的面具,还有负羽之类的。

  就是这种东西。

  不过他们还是平民,没有贵族身份。

  烽燧里也会饲养军犬。

  卫生情况也有专人负责,这个也是重点事项之一。

  匈奴不时会前来袭扰,而且这些人的装备不见得差。简牍中记载过四十名穿着铁甲的匈奴人,扛着大盾攻打烽燧的案例。

  匈奴人也很精明,会专门趁阴雨、大风的天气来袭击,也会夜袭。

  他们会指挥多支队伍相互配合,通过真真假假的运动和攻击,造成烽火信号的混乱。运用得当,就可以对汉军产生压力,干扰后方指挥官的判断。还会安排人手截杀信使。

  匈奴人大规模入侵时,大城一般攻不进去,但小城、亭障,还是能攻克的。边郡的太守、都尉,隔三差五就有人战死。边境的大小要塞,也经常遭到破坏,甚至被一扫而空。

  匈奴的组织和战术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,攻城能力也不算太弱。双方在边境打了很久,相互之间都很熟悉,没有技巧也练出来了。

  杂项:

  前文介绍的那些汉代剑也是一路发展过来的。战国和秦时期都有类似形制的铁剑。

  实战用的青铜剑也可以很长,但剑身宽厚的多。并不会做成铁剑那种形状。

  (可以参考海昏侯墓的那些铜剑。墓主人收藏的周代的古董。)

  兵马俑里那些和铁剑形状一样的青铜剑——那是模型。

  早些年出土的铁剑很少(青铜比铁容易保存多了),也不出名,人们对具体使用情况不太了解,经常有把兵马俑铜剑当成武器拿去和其他铁制武器比的。

  其实这没什么意义。这等于拿手办配件和真家伙去比谁性能好……

  (当然,某些性能还比不上手办配件的,当我没说吧……)

  关于基层控制:(把之前一段搬运过来了。)

  按照对出土竹简和文献的研究,从秦开始的大部分时间,中国古代的乡村都是以小家庭为主,并没有宗族的迹象。

  乡一级官吏数量不少,权责很广,人选也和当地大族无关,而是郡县直接下派的。总之,是很典型的“编户齐民”社会。

  另外秦汉时期人口稀少,行政单位的数量却不少。比如西汉后期有1587个县级单位,明朝则有1427个。

  秦汉时的县有些实际上和后来的乡差不多。即使如此,中央的权力也不止于县一级。

  另外,即使世家大族的时代,他们也是通过参与国家政权,长期把持郡县官职,形成自己势力的。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,县以下依旧是商鞅时代就开始的编户齐民。

  (毕竟豪族也不希望自己手下再出现小豪族。能抑制他们也会去抑制的。)

  宋以后,才有乡村宗族的影子。占据主要地位,已经是明清之后的事情了。至少在这之前,“皇权不下县”并不成立,权力封建给乡绅的说法也不准确。

  (这说法火起来和当年的宣传也有关系。西方学者认为“东方专制主义”下不可能有这种能力。

  日本学者则直接否定国家对乡村的统治能力,给自己的入侵提供理论支持。现在看,这些说法很片面。)

  宗族控制基层的结论,更多是由对清代的观察得出。虽然这阶段离我们最近,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,但历史并不总是单向前进的。

  关于瓷器

  这个真的是中国特产。外传上千年,但从中亚到波斯到中东,没有一家能烧出来的。属于教你你都学不会的东西……

  一个原因可能是温度。中国的原始瓷出现在仰韶文化晚期(公元前3500~2900年),那里的陶器烧成温度达到了1100度,有些可以达到1300~1400度。

  大汶口的白陶(公元前2800~2500年)也要求1200~1400度的炉温。

  其他地方的人迟迟达不到这个水平,中东匠人也只能把炉温烧到1200度,制作出来的叫炻器,不算瓷。(瓷器需要1300。)

  欧洲人开始生产瓷的时候,蒸汽机都已经出现了。

  (也有说法认为,这对金属冶炼可能也有影响。炉温不够导致没法融化铁水,新技术用不了,铁的产量也提不上去。)

  关于初*权:

  现在基本能确定,这是后来人编出来黑中世纪领主的。

  (又不是每个村姑都叫让娜。大部分村姑的颜值可能非常不容乐观……)

  这东西本质上是一种税,领主老爷为了捞钱搞出来的。甚至不止针对新娘。一些传言说,英格兰的领主为了多捞钱,对新郎都收税。

  (不太清楚原理。怀疑是不是不交钱的话,新郎就被领主“初/夜”了……)

  初*权的传闻世界各地都有,不过都缺乏证据,争议很大。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初*权是近代中国。

  像鲁南、苏北地主的初*权,已经有很多研究了。因为时间很近,所以证据也很确凿。

  (反正看了一圈书,感觉清末民国才是这边最有“中世纪风情”的时候。)

  (这和谐真见鬼,严肃讨论初*权都不行……)

  欧洲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不稳定。

  查理曼能调集15万军队,包括3~4万重骑兵。为了维持军队作战,他建立了一整套补给网络。

  然而查理曼死后,这个系统就迅速完蛋了……

  抢劫是获得财产的重要途径。

  比如看上了对方的庄园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打下来。这种行为长期存在,直到百年战争结束后,英格兰还有这种事情。国王根本不管……

  由于没人管,骑士们经常趁男主人不在去打劫。

  有钱的寡妇处境就更危险了,甚至大贵族寡妇都一样。大小领主骑士对踹寡妇门都相当熟练,攻打寡妇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发财方式。

  当然也可以强迫结婚。围攻有钱妇女、强迫她们结婚来获取财产的案例也不少。

  所以很多寡妇都会尽快再嫁。另外妇女也变得很彪悍,否则鬼知道会发生什么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l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l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