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六章 财路 上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笔趣阁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一百一十六章 财路 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六章 财路 上

  凉州现在的情况是,官府开销很大,进账却不足。

  当地给长安送去的钱多,是因为免税时,只免了大司农那边征收的,要上交给朝廷国库的部分。交给皇帝私人金库的钱,是一文都不能少的。

  这导致凉州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。比如,按汉朝的征收习惯,成人的算赋归国库,儿童的口赋归皇帝。所以,这一轮免税之后,成人的人头税暂时没了,小孩的人头税却还是得交。

  凉州税吏去土人的聚落里催收,不管大人,只追着小孩点数。土人都疑惑不已,不知道他们这是什么mao病。

  不久,当地传出一则流言,说汉朝皇帝和神父们一样,对小男孩有特殊的爱好。税吏来核对户籍、统计儿童人数,其实是为了寻找俊俏的小男孩,供皇帝享用。

  这谣言传播的非常快,有土人信以为真,专门把孩子洗干净,带到官府。如果能在皇帝的小男孩后宫里站住脚,那全家就都可以跟着享福了。

  钱程等人对这谣言头痛不已,但一直难以查禁。最后,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声称,钱程自己就是皇帝和苏白芷等人,当初养大的小男孩。钱程气得要死,却抓不住制造谣言的人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
  而这些问题,还不是让他最头痛的。

  在实际管理之后,凉州官吏才发现,自己还是低估了恢复农业的难度,和当地的混乱局势。钱程原本计划一边恢复秩序,一边安排大家恢复种植,但实际上,他们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地方,比预计多得多。

  这种情况下,凉州只能选择某些方向,暂时放缓其他的了。

  至于如何选择的问题,霍光提醒钱程,这里终归和中原各郡不同,他需要首先考虑,凉州为什么存在。

  朝廷中,反对都护府继续扩张的声音一直存在。把都护府改为郡县,更是让很多人十分不满,觉得实在太浪费人力财力。还很可能和西南那几个郡一样经营失败,让朝廷不但亏钱,还在蛮夷面前丢脸面,影响权威。

  后来,苏白芷在内朝会议上向众人承诺,说开拓凉州不但不花钱,还能有赚头。内朝官员们将信将疑,皇帝似乎有兴趣,但也不是很坚定。这种情况下,她又亲自跑到边疆,经营商路,整理贸易和贡赋。后来大家发现真的如她所说能赚钱,朝中的争议才算平静下来。

  霍光直白地说,为了皇帝和朝廷愿意继续给予凉州扶持,维持这个实际上是例外的行政区域继续存在,就必须让凉州尽快提供正向的产出。他现在要关心的,不是治理好不好的问题,而是如何让长安方面满意。

  而规模最大、最容易产生效益的,就是苏白芷经营的商业贸易。

  霍光认为,苏白芷才是奠定凉州现状的人,钱程更应该看她那边有什么需求。因为现在不是建立商路来辅佐凉州的运营,而是凉州的存在就是为了这条商路。对皇帝和朝廷来说,她才是“凉州之母”。

  钱程等人深以为然。

  凉州各郡官吏开了不少会,最后形成了共识:现在的定位,是维持贸易的稳定。所以,最重要的产业,是修缮和维护道路、水运,同时尽快让郡卒步入正轨,维持商路的安全。

  其次,矿产的开发必须得到重视。一方面,矿产和铁官的收入,将是州里未来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。另一方面,州里几乎每个领域,都需要大量的矿产。

  至于其他方面,就只能看具体情况再说了。

  但这些行动,都得投入大量的钱财作为支持。大司农给凉州调拨了一部分经费作为启动资金,但现在整个朝廷都很缺钱,剩下的缺口,只能凉州自己想办法了。

  钱程也变不出钱来。缺钱,那就只能去借了。

  这方面,连大司农官署也没有多少经验,霍光也没法给他什么成熟建议。

  官府向民间放贷,倒是一直有。但官府找民间借钱,实在是少见。战国时,周赧王欠钱还不上,只能躲在台上不敢出来,就成了有名的笑料。正常运行的官府,都不会这么做的。

 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官府和商人并不是对等的。官府根本不需要找商人借钱,想要钱的时候,直接把商人抄家就行了。

  商人也不敢向官府放债,给普通人放债,对方要是不还,可以去官府告状,或者派家丁去催收。但官府欠债,他找谁告状,又怎么敢催收。要是有能力强逼官府还债,那他自己就是新的官府了,还玩这套干什么。

  但在西洲,因为列国林立,国君孱弱,这种大商人还真的有。而一些贵族乃至国王,自己也参与其中,试图通过债务市场获利。在那边,倒是可以借到钱。

  钱程最初是不太想试的,因为觉得堂堂天朝官府,上来就向蛮夷借钱,实在太没面子。但凉州现在根本没什么像样的收入。

  贸易收入和商税,大头归皇帝,小头归苏白芷等人,凉州官府只能拿个零头。钱程等人,尽了一切办法,节约开支。

  凉州兵多次和加拉西亚合作,与其他西洲人交战,集结点和出发地也大多是在加拉西亚。最后,钱程索性把一些凉州国人的训练营也搬到加拉西亚去了。初步的三个月训练完成后,大家就去加拉西亚,一边继续进行更高级的训练,一边帮夏洛特打土匪。这样,就能吃夏洛特的军饷,省了一大笔钱。

  霍光已经无力吐槽,觉得钱程这都快混成佣兵头子了。但钱程表示,有本事给钱。霍光这些也没办法了……

  除此之外,粮食的问题,也得去借。

  凉州调动民夫是不要花钱的。因为之前分地和减税的事情,土人热情也很高,乐意来服役。但至少,你得管人家的饭。

  凉州到处都在大兴土木,徭役加上练兵,对粮食的消耗不是一般的大。现在土人自产的粮食,够他们自己吃就不错了。而且,现在也没办法去征粮。

  钱程给霍光讲过一个例子。在镇边郡,有个县,之前是一处土人的聚居点,土地很肥沃,当地人生活也过得去。但一个晚倍恶从维塔利亚逃亡出来,跑到了这里,占领了当地的几个村子。

  晚倍恶性情残暴,一到兴头上就不知节制,每年少说都得死几个人,村民十分恐惧。后来,教会的审判官追杀过来,干掉了晚倍恶,一名当地贵族接管了这里。

  贵族比晚倍恶还残暴,不仅强迫村民给他干活,还加收各种杂税,不给就自己动手抢。村民十分愤怒,组织起来抗税,双方最后打了起来,一次就死了几十人。

  村里长老借助之前和审判官的关系,去找教会投诉。正好,后来成了镇边郡郡治的那个城市,也在和当地贵族打官司,乐意帮助他们,来对付领主。在城市和教会双方共同努力下,统治乌尼亚西部的公爵最后裁定,剥夺当地贵族对这几处村庄的统治权。城市议会给公爵缴纳了费用,买下了这里。

  村民以为城市议会里没有老爷了,开始的时候还很高兴,但很快他们就发现,城市比贵族还残暴。

  庄园里,只不过是贵族的私田变成了城市议会的私田,向他们索要的租税一点都没少。而且,城市派来的税吏和会计,比贵族家丁们精明的多,千方百计地盘剥村民手里的财产。

  贵族在的时候,至少会驱逐周围盗匪,而城市议会根本不把村民当自己人,连这些工作都懒得干,只是定期派人来催收。哪怕村民被盗匪劫掠过,该交的钱还是得交。到最后,村民连自己的农奴份地,都被拿去抵债了。

  村民连农奴都当不了,但城市议会还是觉得没过瘾。他们宣布,这些村庄只能购买自己这边提供的工具。以往,贵族为了私田的收成,购买农具的时候是不会吝啬的,租给农户的也是一起买来的加拉西亚铁犁。但城市封锁了周围的贸易通道,只准购买他们标高价的劣质犁,连种地都种不好了。

  当然,城里派来的税吏是不会考虑村民感受的。交不起税,他们就雇了些佣兵,组成征粮队,把村民的牲畜和当做种子的粮食都抢走了。这之后,村民不是饿死,就是加入了盗匪,这个庄园也彻底完蛋了。

  城市议会也曾经从帝国腹地招揽了一批无地农民,想重建庄园,但那些流民里,有几个参加过领主混战的老佣兵,远没有当地人朴实好管。他们很快受不了虐待,杀死了税吏,带大家逃到了附近河泽处落草去了。

  后来,那个审判官路过这里,发现几个村子都没了。他以为是晚倍恶来报复,调查了一番,才从一些幸存者那里听说了原委。他把这事告诉了其他同僚,威廉明娜又把这故事讲给钱程等人,大家才知道还有这回事。

  其他地方的村庄,受到的盘剥可能没这么夸张,但村民的心态却是差不多的。现在战事刚刚结束,村民都成了惊弓之鸟,凉州税吏调查存粮情况,他们都吓得要死,生怕官府又来征粮。

  钱程认为,这种情况下还从他们这里获取额外的粮食,是得不偿失的。于是,他开始通过伊兰瑞尔,从精灵那里大规模购粮。

  PS:

  审美影响:

  最近看到了些热门话题,在此得提醒一下,中国人的审美受西方影响一直不小,只不过那个西方和欧美完全没关系。

  对中原审美影响最大的,毫无疑问是当时的波斯(包括两河和呼罗珊这些地方)。

  举个例子,大家应该都知道敦煌的“飞天”,那种形象就是经典的波斯文化影响。

  拜火教里面有个叫“灵光”的概念,大致可以简单理解成神性。而拜火教绘画中,灵光的表现,就是人物头上的一圈光,还有身上缠绕的飘带。早期飞天画像里,有明显的头上光环和身缠的飘带,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头光后来向东西两边传播,不管佛教还是基督教都在用这个。飘带也被中国这边广泛使用,最后还用到了平时的衣服上,用来衬托优雅飘逸的姿态。

  但这些都是南北朝之后传入的了。要是汉朝人来画……参考之前贴过的那些图,我觉得会直接把她画成鸟人。

 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,而且还有一些间接传入的。比如明朝有种衣服叫曳撒,源于忽必烈赏赐大臣的质孙服,而“质孙”这个词就是波斯语的“赏赐”。这衣服可能就是直接搬的波斯的。

  整个中亚和草原,一直深受波斯人的影响。中原人这边,受欢迎的胡服,大部分都是波斯服,不是北方胡人原创的。可能是因为胡人限于生产条件,没能力整天设计这些东西。而另一方面,波斯人很真的擅长设计衣服,尤其是女性服装。

  波斯人有各种贴身的上衣和紧身的裙子,而且收腰很明显,这些设计能把女性身体曲线显示出来。

  而中原的衣服普遍不收腰,整体是个“A”字形,很宽大。这种衣服实际上更适合猛男穿(比如之前说过的唐太宗那种)。身材高大,膀阔腰圆的壮士,穿上之后,会显得身形稳固扎实,有威严感。

  这和铠甲也是一样的。作为对比,可以把古代力士画像的裙甲,换成欧式胫甲试试。

  但另一方面,女性穿上这种衣服之后,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……

  另外,波斯人还发明了些其他配件。头上带的那种垂纱帽子也是他们发明的,在唐朝流行过。中原妇人似乎不怎么戴大帽子,而是喜欢发饰。那些女式帽子,包括和尚道士的一些宗教属性的帽子,都是波斯人捣鼓出来的。

  鞋子也是。10世纪前后波斯人发明了高跟鞋,和欧洲人不同,波斯、印度等地一开始就把这鞋给女人穿。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高跟鞋的证据就是一个身缠飘带的舞女像。

  (那舞女就没怎么穿衣服,肯定发不出来,不发了)

  那时候波斯人已经伊斯兰化了,当然这也不妨碍他们进行创新。波斯人把面纱和头巾都玩出花了……

  而且,从当时留下来的画和雕像看,相比萨珊时代,伊斯兰化波斯人反而穿的更少、更紧身。阿拉伯人带来的一些衣服似乎让他们受到了启发。

  越来越成熟的裤子代替了长袍下摆,让裙子越来越短。等欧洲人把紧身袜带来之后,连小短裙都出现了(欧洲人当时都不敢把这个当正装)。当然,这些和中原这边关系就不太大了。

  除了衣服之外,还有一些乐器。唢呐源自阿契美尼德时代的波斯军乐(这个名字就是波斯语音译)。

  琵琶等所有梨形乐器也是波斯来的,欧洲的吉他和他们是一个祖宗。

  箜篌也是波斯来的,他的远亲是竖琴。

  扬琴也是波斯来的,另一支传入欧洲,欧洲人给他加了键,成了钢琴。

  总之,波斯是个真·能歌善舞的文明。他们带来的这些,才是真的文化渗透和审美影响。和波斯人相比,现代欧美人的影响就太浅了。

  我觉得这也不是实力的问题。唐朝人喜欢胡服的时候,波斯都亡国了。

  同样是髡发,莫西干发型现在还有人用,金钱鼠尾却基本上没了,这也肯定不是因为莫霍克部落比清朝更强大或者文化更先进。

  真正的原因,就是简单的好看不好看而已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l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l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