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 办学之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笔趣阁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四十九章 办学之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十九章 办学之事

  使团最后特意关注的,是西洲设立的学校。

  办学这种事情,朝廷按理是鼓励的。能兴办学校,广开教育,是长吏的重要政绩。

  然而现在,形势又有不同。

  如今,办学施教的学士很多,各门家学,都渐渐形成了组织。

  先前,苏常侍上书,说放任这些人发展下去,迟早会垄断教育,把天下可选之才都变成他们的学生。长此以往,于国不利,得早做防备。

  皇帝和她的爪牙们很欣赏这个观点。

  现在断文识字的人越来越多,朝廷却没那么多差事给他们。时间长了,大家都满腹牢骚。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议论,还有人暗地里散播对朝廷不满的观点。一些豪强趁机加以利用,阻挠官府推行法令。

  她的观点及时给出了提醒,说法也有些道理。以往,大家缺的就是说得过去的理由,现在正好可以借此行事。皇帝的亲近官吏得到消息,就纷纷行动起来,以迎合上意。

  天下开坛讲学的人很多,如今,许多达官贵人也喜欢将子弟送去名儒那里进学。一方面是确实可以增长学识,另一方面也可以结交其他学生。这些人里,有才华能成器的更多,认识他们,对今后的仕途肯定有好处。

  偶尔有些官吏不忌讳这些人,但大部分人是不敢惹他们的。

  相反,各地的普通儒生,就很好下手了。

  这些人没什么背景,从事的也都是些普通职业。不少人真把自己当成“士”,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说长论短,有些官吏原本就不喜欢他们。

  再加上他们中,也有人经常和豪强对着干,让豪强也厌恶这些人。他们完蛋,大家都高兴,还有功劳可以上报,自然有人愿意卖力。

  长安东边临近的郡县,从南阳到河东、河内,再到北地一带,平时就酷吏云集。得到皇帝授意,各郡县很快行动起来,排查辖区内有没有结党、阴谋、诽谤的犯人。

  命令下到各县小吏处,一众老油条立刻嗅出上峰意图,知道又有大案,当即拿出全身劲头。说是查案,但见到有嫌疑的人,还得不由分说就先扣下,唯恐被其他地方的同行超过,事后再被责怪办事不力。

  最先遭殃的是各地的学校。那里是人最多、最好抓的地方。紧接着,与他们有关联的人,从小商贩、制版匠人,到学童师傅、商铺账房,乃至找穷儒生买过稿子的书坊老板和街头艺人,都纷纷被当做党羽,拿去牢中,严加勘讯。

  事情闹起来时,苏常侍已经去西洲了。不过她的名声算是彻底完蛋了。长安的士人都听说了苏氏弭谤的名声,见到她原本官署的车,都提前转弯躲避,宁可绕远点路,也不想迎面碰上。

  各地稍有点学识的人,处境也同样险恶起来。有的人直接被抓去坐牢,有的慌不择路,急忙找机会逃亡。

  但官吏四处搜捕,关卡查问严格,逃亡的人没有庇护,很难不被抓走。

  不过有些富贵大户和勋贵世族,其实并不嚣张跋扈。他们平日里待人称得上谦逊,名声也还不错。很多人慕名而来,纷纷前去投奔。

  但他们也不敢收留太多,更多人则试图逃向偏远地区。

  三河的人往北方跑,北方的人往西北边境跑,西北边境的人再往西域乃至西洲跑。先前有传闻说,早先被贬官的钱夫子现在在西洲主政,还派人回中原招募士人。于是不少人决定去那边碰运气。等走到半路,又有消息说,苏氏现在也在那里。刚好还有使者的队伍浩浩荡荡经过玉门关,说是要去西洲巡查。于是逃亡又变成了折返跑,跑的快的人也急忙转头,众人大都躲在敦煌至西域一带,等着后续的消息。

  因此,都护府这边,目前还找不到这群人。府中上下,也只是有所耳闻,还没意识到事情究竟是什么情况。连苏常侍自己,都没搞清楚现在发生了什么。

  钱都护的学校,办的也不怎么样,让人完全没有较真的念头。

  他临时在住宅附近搭了几间棚屋,目前只有二十多个学徒,其中还有一半是当地土人——钱都护声称这是“有教无类”,但其他人私下里都怀疑,是不是学生太少,只能拿土著充门面了。

  他专门派了吏员来,要带使者认真参观学校,但两位使者都没有什么兴趣。都护府的人只好把他们带去城东树林边。那里是其他学堂办学的地方。

  正好赶上学堂讲学,林边空地上人头攒动。中土人和西洲人挤做一团,坐在地上,围了个半圆。

  “那就是墨家的学堂?”吴常侍问。

  “现在居然还有这么多墨家弟子……”王大夫嘀咕道。

  “也不全是他们的。”吏员说:“还有苏常侍招揽的人手,也在这儿培训。”

  众人抬头看去,土台上,一个西洲老头一边在墙上画着看不懂的图案,一边用生疏的官话费力地解释着。学生们听的头晕脑胀,不少人昏昏欲睡,还勉力硬撑着。

  “他们学一个东西?”吴常侍问。

  “是。”吏员说:“说这也是算术的一种,干什么活都用的到,所以众人都来这里学。连没钱付学费的,都跑来这边偷听。”

  “汉地的夫子不够用,只好请西洲夫子。有些课他们一样能讲得不错,就是这口音,实在太糟糕了。”他摇头道。

  “没想到墨家在这里,过的还不错啊。”吴常侍沉吟道:“我看他们人望颇高,汉人戎人,都愿意投效。假以时日,定会复墨党之势啊。”

  周围众人彼此交换眼神。都护府官吏还没搞明白意思,使团随员们就纷纷露出“总算没白来”的神情。

  “现在朝廷正在盯着这种人呢。”她指了指学堂,对吏员说:“墨家这些人,从几近无人知晓,到现在于边地颇有规模,才用了多久?不知今后,他们还会发展成什么样。告诉你们都护,让他看紧点。”

  吏员一头雾水。但他多年在官府办事,本能反应就是先推脱嫌疑。

  “朝廷下过命令,让整治借着办学的名义,勾结豪强、凶徒的事情。这和平日里治理豪强,不是一样的么?”他问道:“这就是苏常侍自己说的,我们都护也只接到这些命令——下官所在官署,亦是只知道这些。”

  “你就别管这么多了。把话带去就行。”吴常侍说:“你们都护也不用觉得势单力薄,就忌惮他们,束手束脚。苏常侍不也在这里么?现在这些,就是她提出来的。她,我,还有诸位中官,都会支持你们。”

  “对这东林墨党,万不能掉以轻心。”她再次强调道。

  吏员只好应喏,说一定会把话带到。

  使团众人完成了任务,很快离开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l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l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